我院地勘工作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
——近年来地勘软件科研成果回顾
2010年以来,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,我院在做好地勘主业的同时,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,先后申报了“电磁法的拟地震解释法研究”、“煤质化验资料数据分析汇总系统”、“勘查区三维地质环境建模分析系统”、“勘查工程基础信息统计分析系统”等四个科研项目,组织人员设计、开发相应课题的软件系统,有效提升了全院地勘工作的信息化水平,在数据准确率、工作效率、资料汇总查阅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。
电法勘探技术是寻找金属、非金属、煤炭、油气等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的重要而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,近年来其应用领域又扩展到地质工程、工程勘查、环境监测等领域,与国民经济建设、人民社会生活有密切关系,是勘探地球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。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电法勘查的解释精度,我院于2010年9月申报了“电磁法的拟地震解释法研究”科研项目,获省局批准立项。立项后,我院技术人员查阅了大量科研技术资料,通过对电法勘查和地震勘查的相似性比较,将地震勘查的解释思维运用到电法勘查中,通过开发相应分析软件,提高电法勘查的解释精度。2011年8月,提交的科研报告通过省局审查。
2012年初,针对人工进行煤质化验资料数据分析汇总工作效率低、周期长的情况,我院组织技术人员成立软件研发小组,正式启动“煤质化验资料数据分析汇总系统”设计和程序实现方法研究。该系统以煤炭实验室日常业务为背景,系统地将煤质化验资料汇总分析划分成若干个模块,综合处理整个煤质报告。该系统使用目前先进的网络和数据库技术,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,直接将数据提供给用户,实现数据共享,最大限度地避免数据重复录入,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靠。该系统通过在“甘肃省合水县东—宁县北部煤炭资源详查”、“甘肃省合水县西—宁县北部煤炭资源详查”等项目中测试运行,推广应用前景良好。2012年11月,该系统通过省局评审验收。
地勘工作软件的成功研发和应用,让技术人员尝到了信息化建设的“甜头”。2013年3月,我院向省局提交的“勘查区三维地质环境建模分析系统”立项申请通过审批。该系统针对煤炭资源勘查中缺乏直观视觉效果的短板,研发一款切合国内煤炭勘查工作的三维建模系统,利用可视化技术直观、精确地表达靶区三维数据,真实地重建地下各类空间对象的位置关系,描述各种资源的空间分布概况,分析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。目前,该系统研发工作已进入尾声,并在“泾川县高平北部勘查区详查”、“泾川县高平南部勘查区详查”等项目中开展试运行,取得良好效果。
今年上半年,在已研发地勘软件的基础上,我院又将信息化建设重点放在基础信息统计分析工作上。年初以来,技术人员对传统地质资料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,认为在传统地勘工作中,地质勘查数据的记录主要依靠人工,不仅人力投入多、耗时长,而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也得不到保障。同时,地勘工作长期使用的CGIS软件,在煤层、底层、含水层厚度统计分析、勘查区资源量估算范围叠合图坐标计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。为解决上述问题,我院拟建立勘查基础信息数据库,实现勘查信息管理的数据库化和网络化。同时,通过该系统,对原有CGIS软件进行分析对比,重新研究勘查工程的基础信息,突破现有软件的局限性。目前,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,“勘查工程基础信息统计分析系统”研发前期调研工作已全部就绪,相关申报手续已上报省局,后续工作将全面展开。
(党工人事部 石磊)